书信之家 > 热点资讯 >

预防溺水的科学知识

时间: 沐钦 热点资讯

预防溺水的科学知识都有哪些?孩子落水后正确的救助方法是迅速将他救上岸:最好从后面托住落水者的头部,或者从上方拉他的胸部,使他的脸露出水面,然后将他拖上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预防溺水的科学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预防溺水的科学知识

预防溺水的科学知识

1、防溺水“四不要”和“六不准”。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在未设置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水源地游泳;不要在上下学的途中和度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不准学生私内自下容河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学生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学生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私自下水施救。

2、溺水时的自救方法。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3、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更不鼓励未成年人下水施救。

4、什么情况下不宜游泳。单身一人不宜外出游泳;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皮肤病、肝肾、心脏病、眼病等慢性病患者及感冒、发烧、精神疲倦、身体无力者都不要去游泳,以免加重病情,发生意外;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满身大汗时不要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疾病;被污染的水域、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不宜游泳;恶劣天气如雷雨、乱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为防止溺水,游泳前还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1)游泳装应用冷水进行清洗,然后阴干,千万不要晒和熨烫。

(2)不要用手接触或擦拭游泳镜内部,以免破坏防雾层。

(3)在海边或户外游泳时,要防止晒伤及脚底刺伤。

(4)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溺水死亡原因的判定有哪些?

造成溺水死亡的原因通常是在溺水过程中吸入大量的水,导致窒息而死亡。此外,由于吸入的水是周围环境中的水,在水中生长的硅藻也必然一同被吸入肺中,最后留存在肺部以及周围的体液环境中,用硅藻检验技术检验时,呈现硅藻检验阳性反应。

预防溺水的个人防护有哪些?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3、下水前要做好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4、对自己的水性要了解,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呛水和溺水。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夏季不适合游泳的人群有哪些?

(1)绝对禁止下水游泳的人群:用药后血压仍在23.4(收缩压)/14.3(舒张压)千帕以上的严重高血压患者;自觉症状较重,有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高血压病患者;近期内有过心绞痛发作,稍运动就感到胸部不舒服的冠心病患者,心脏瓣膜病及有心力衰竭可能的心脏病患者;精神病人及癫痫病人等。

(2)疾病彻底治愈并经医生复查同意后可下水游泳的人群: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人,如患肝炎、传染性皮肤、红眼病、严重沙眼、严重脚癣和菌痢等疾病的患者;游泳有可能使病情加重的人,如患有肾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中耳炎及鼓膜穿孔,患者抵抗力弱,而游泳活动量较大,又是在冷水环境中进行,容易使病情加重;入水游泳可能对健康不利的人,如女性在月经期游泳,很容易感染疾病。大病初愈者、体质虚弱者,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陆上运动,使体质有所增强,再入水游泳。

(3)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下水游泳的人群:患有下列疾病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慎重地进行适量游泳运动,对健康是有益的。例如,并不严重的一般高血压患者;一般贫血患者;并不严重的慢性疾病患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患者;关节活动有轻微障碍但并不影响正常活动的颈、肩、腰、腿痛患者;“青年型高血压”患者。

16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