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传统风俗
寒衣节的传统风俗都有哪些?《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寒衣节的传统风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寒衣节的传统风俗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称秦岁首。秦朝虽然早早的灭亡,但是秦岁首的习俗直到汉朝初期依然被沿用。并且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祭拜祖先的习俗来表示子孙的孝敬和不忘本的情怀。因此,古人们在农历10月初一这一天,用黍臛祭祀祖先,分为墓祭和家祭。但寒衣节,在北方广为流传,在南方比较稀有。到了每一年农历10月1之后,北方的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人们不仅要给去世的亲人送寒衣,同时在世的人也要象征性的做一些过冬的活动。在寒衣节到来的时候,女人要把做好的棉衣棉被拿出来,图一个吉利,并且男人要整理家中的火灶,烟筒等。保证在天寒地冷的时候可以顺利的过冬。
寒衣节禁忌有哪些
1、寒衣节忌中午之后去扫墓
寒衣节扫墓,一定要选择上午太阳升起的时候,9-12点之间为佳,过了中午就不适合再去上坟扫墓了,除了阳气减弱,对先人也不尊重。
2、寒衣节忌结婚嫁娶
寒衣节是鬼节,是缅怀亲人的日子,悲伤沉痛,不适合结婚嫁娶。
3、寒衣节忌乔迁
民俗认为,寒衣节在道路两边收寒衣的亡人,会跟随乔迁的路人一路到家,对新宅不利。
4、寒衣节忌逗留野外
民俗认为,寒衣节当天阴气重,忌讳身体羸弱者长时间在野外逗留。
5、寒衣节忌晾晒衣服
寒衣节不要晾晒衣物,民俗认为,寒衣节晾晒衣物、被褥会被邪气附着,给人带来不好的运势。
6、寒衣节忌深夜归
过鬼节鬼门大开,这一天的晚上,老辈人都会叮嘱后辈不要出门的,尤其是更不要深夜出行。
7、寒衣节忌衣着艳丽
寒衣节气氛沉痛,穿衣要尽量朴素,穿着艳丽无论去扫墓、祭祀都是不合适的,有对先人不敬的嫌疑。
8、寒衣节忌回头看
民俗认为,寒衣节无论是祭祀还是扫墓过后,都不要回头看,做出不舍的样子,以免亡魂跟随。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在我国民间流传的寒衣节的时间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都有着祭祀祖先等一些习俗。
寒衣节的由来
在我国民间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着朱元璋“授衣”传说,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帮助人们更好的度过冬天。
寒衣节的地域文化
在山东一些地区,寒衣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存在着送寒衣之中的讲究,需要把五色纸做成衣服之类的图样,并且要在五色纸之中包裹着一些棉花。意为给已经去世之人送去棉衣棉被使用,在河南洛阳,有一句俗语叫做十月一,油唧唧。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天,人们要烹炸各种食品,顺便准备供奉祖先的物品。而且新出嫁的女生,应该在10月1到来之际,为夫家新故的老人进行添土。在北京,人们会选择在11月初一这一天购买寒衣纸,在祭拜的时候,将纸钱指定以及含义指一起包裹在内,一起焚化。